高新技術企業(yè)認定 增值電信業(yè)務 ISO體系認證 CMMI軟件成熟度認證 專精特新企業(yè)認定 新技術新產品
企業(yè)如何維護商標權,保護自己商標不受侵權,有哪些保護途徑?很多公司可能對商標權都存在一些疑問,今天我們來看看維護商標權都有哪些方法,我們先來了解下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有哪些和商標侵權行為的法律責任。
無論是商標法律理論的完善,商標法律意識的提高;還是商標法律制度的發(fā)展,商標執(zhí)法力度的加大,中國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我國對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保護,主要是通過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進行制裁而實現(xiàn)的。我國對商標專用權的保護形式分為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
(一)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該行為是指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個體工商業(yè)者違反商標法的規(guī)定,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1.侵權行為構成要件
侵犯商標專用權必須滿足以下條件:第一,必須是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的許可而擅自實施的行為;第二,主觀上一般須有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兩個方面;第三,客觀上必須實施了在同一種商品或服務項目或者類似商品或者服務項目上使用了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行為;第四,商標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注冊商標的專用權,以核準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為限。
2.侵權行為的表現(xiàn)形式
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主要包括以下10類: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標的行為;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標的行為;在類似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標的行為;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標的行為;將相同或者近似商標作為商品名稱或者商品裝潢使用,并足以造成誤認的;擅自制造或者銷售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的行為;經銷侵權產品的行為;故意為侵權產品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的行為;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給他人的商標注冊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二)商標侵權行為的法律責任
我國《商標法》、《商標法實施細則》以及《刑法》等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注冊商標侵權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1.行政責任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應依法給予下列行政處理: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權依法查處;涉嫌犯罪的,應當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xié)商解決;不愿協(xié)商或者協(xié)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專門用于制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并可處以罰款。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15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進行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shù)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2.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是指企事業(yè)單位或個體工商業(yè)者因違反商標法的規(guī)定,對注冊商標所有人的商標專有權造成損害,應依法承擔的經濟后果。對于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而造成注冊商標所有人損失的,工商管理機關和人民法院應當責令或判決侵權人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shù)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包括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前款所稱侵權人因侵權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因被侵權所受損失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jié)判決給予50萬元以下的賠償。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3.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企事業(yè)單位或個體工商業(yè)者及其直接責任人員因違反商標法的規(guī)定,損害注冊商標所有人的商標專有權,情節(jié)嚴重,觸犯刑律而構成犯罪,應依據刑法的刑事處罰后果。
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從事商標注冊管理和復審工作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違法辦理商標注冊、管理和復審事項,收受當事人財物,牟取不正當利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文章內容來源于網絡,侵刪
關注公眾號
在線客服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6823號
京ICP備1605192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編號:京B2-20190686
專利代理機構代碼:16087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編號:1101082019043
代理記賬許可證書編號:DLJZ11010820210015